Monday, February 20, 2012

华人的十个习惯

华人的十个习惯 一、泡茶功夫长。 许多和咱华人共过事的老美们,对咱喝茶的功夫都印象深刻。他们说,你们在办公室的喝茶习惯是一杯茶喝一天,而且是一边喝一边加水,从不间断,喝完了加,加满了接着喝,一直喝到没有了茶味,也不换新茶。我们有些人虽然也喜欢喝茶,但更喜欢喝咖啡,一杯咖啡下肚,能管多半天,一天之内即便喝几杯也只需要几分钟,绝不像你们那样一喝就是一天。 二、遇事太谦虚。 美国人听到别人夸赞自己时,通常一句“谢谢”就算回应了。咱们华人则不同,即便别人的夸赞完全符合实际,是受之无愧的,也要谦虚半天,总要极力地说:哪里哪里,我做得还很不够。最让华人吃亏的是,参加招聘也是经常谦虚有加,明明很拿手的,却习惯说我还差得远,还要好好学习。结果,到手的工作常常丢掉了。因为在老美看来这不是谦虚,而是缺乏自信。 三、母语情结重。 许多在美国生活的华人讲起美式英语来让老美们都很佩服,用北京话来讲那可真是“倍儿棒”。可是,咱们不少华人都有一个习惯,即使和老美们聊得正热乎呢,如果碰上一位同胞,那管这位同胞和你正聊天的老美们也很熟悉,还是习惯当着老美的面讲几句哌哌叫的汉语,哪怕只是个语气词,也不愿意以一贯之地讲外语,结果弄的老美总以为中国人有不愿意让他们知道的话要说。 四、不爱管“闲事”。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事不关己高高挂起,即便是发现了明显不合适的事儿,宁肯跑断腿去给管这事的人传话,也不愿意直接出面解决,这些几乎成了许多华人的生活准则。其实,中华民族是有见义勇为的美德的,这几年让“碰瓷儿”闹的,许多人都不愿贪事了。老美们倒是最爱“管闲事”的,即使是邻居,要是发现家暴他们也会报案。 五、遇事总研究。 会上发表意见时,总喜欢说我个人认为,或者说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,并不代表组织,正式意见待我们研究后再告诉大家。即使是相互商谈个事情,也很少当场拍板,总要回去商量商量,这让老美们常常大伤脑筋。 六、有话不直说。 有些事明明不对,可因碍于脸面,不敢也不愿意制止或挑明。当有人问及其观点和态度时,也只是哼哼哈哈支支吾吾地搪塞,不愿当面得罪人,而在背地里又往往牢骚满腹。对于多数美国人来说,都是喜欢直来直去的,咱们这样“弯弯绕”也让老美们吃不消。 七、待客太热情。 有些同胞劝酒加菜不看实际需要,越说不喝不吃了越硬劝别人吃喝,而且大有强塞硬灌之势,完全不考虑客人的真实感受,似乎只有这样才显得热情。请老外吃饭,常选大馆子,吃大餐,似乎这样才是待客之道。可是,在一些老美看来,华人太讲面子,或者直白地说太虚荣。老美招待咱们常常是很随意的,似乎这样才更亲切。 八、工作靠后忙。 办理一件事情时,不是一开始就紧锣密鼓,紧凑有效,而是不紧不慢松松垮垮,等到实在不能按期完成了,才着急忙慌地加班加点,尽管完成了既定任务,有时却难免粗枝大叶。而老美干事儿历来讲究雷厉风行快马加鞭,即便是时间非常充裕也坚持先紧后松,以便精益求精。这一点还值得咱们学习。 九、什么都敢吃。 在咱们中国人看来,广州人是最敢吃的。可是,在美国人看来中国人都是最敢吃的。这方面,老美们真该向咱们学习,他们吃得实在是单调了,吃来吃去无非是那么几样。咱们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在全世界那可是闻名四海。我常想中国人世界人口第一,恐怕和咱中国人特会吃大有关系。 十、说话声音大。 这一点就不多说,反正在国外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,十个有九个大概是咱们的人! 当然,老美们许多生活习惯咱也看不惯。不过我想两国人民互相来往多了,也就熟悉了,许多莫名其妙的事也就会“知其所妙”了。

Tuesday, February 14, 2012

雄性禿

十個禿子九個富,但「頂上無毛」仍是現代男性心中永遠的痛。 根據調查顯示,不少男性到了三十歲後發現髮量逐漸變少,最常見的包括前額的髮線開始向後移,為往後的人生帶來不少困擾。 這種現象稱為「脂溢性脫髮」,俗稱雄性禿。 脂溢性脫髮是頭皮部出現油脂分泌旺盛,頭髮倍感油膩,多見於男性或腦力勞動者。 毛髮與荷爾蒙有密切關係,男性荷爾蒙會抑制頭髮生長,女性荷爾蒙反而會促進頭髮的成長。

Sunday, February 12, 2012

美国俄亥俄夫妻

美国俄亥俄州一对夫妻结婚多年,丈夫一次偶然被蜜蜂螫到后,体内荷尔蒙发生奇妙变化,竟变得越来越「女性化」, 胸部开始变大、雄性激素也越来越少,最后丈夫索性一不做二不休,变性成为「女人」。 美国男子泰德与妻子瑞妮结婚8年,育有两子,但却从来没有想到,一次被蜜蜂螫咬后,身体竟引发严重的敏感反应, 导致体内的雄性激素急速下降,女性特徵开始明显,包括胸部突出、皮肤光滑等,越来越像个女人。 泰德表示,其实自己一直以来都有「性别认同障碍」,从小就有想穿女装、扮成女人的冲动,现在身体出现变化反而觉得「还不错」, 最后,就在妻子的同意下,完成了变性手术,也改名为克洛依,成为真正的女人。 妻子瑞妮说:「当我第一次看到泰德穿女装时,我感到相当尴尬」,不过在丈夫的坚持下,瑞妮还是妥协。 两人也在变性后,结束婚姻关系,但是她们仍然爱着彼此,住在同一个屋檐下,一同扶养孩子。

Thursday, February 2, 2012

未央歌

未央--無盡--“过去的来源不知道,未来的结尾也不清楚” --- 以《未央歌》馳譽文壇的作家鹿橋(本名吳納孫)美國時間十九日清晨因直腸癌病逝波士頓,享年84(2002)歲。 30年來,這本描寫西南聯大學生生活與感情的小說,備受國內年輕學生的喜愛。 台灣歌手黃舒駿一度還將《未央歌》改編成流行音樂演唱,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。 鹿橋是1945年赴美讀書,1954年獲得美術史博士學位,曾在舊金山州立大學、耶魯大學教書,1984年從密蘇里州華盛頓大學退休。 他的作品不多,可是《未央歌》、《人子》、和《懺情集》卻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學子。 《未央歌》是鹿橋在1945年的作品,當時他26歲。此書拖了14年,1959年才在香港付梓。 台灣1967年由商務印書館發行,立刻風靡大學校園,莘莘學子爭相購閱,一度坊間還出現盜版。 30年來,《未央歌》已突破五十刷,總計售出五十萬本。 鹿桥(1919-2002),原名吴讷孙,英文名Nelson Ikon Wu(Ikon是他的小名音译)。 1919年6月9日生于北京,先后就学于燕京大学、西南联合大学及耶鲁大学,1954年在耶鲁大学取得美术史博士; 此后在旧金山大学、耶鲁大学、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执教。2002年3月19日鹿桥病逝于波士顿,享年83岁。    鹿桥是一位左手写诗篇右手写论文的作家及学者,集学术理性与文学感性于一身; 他不仅对中国艺术史卓有研究(这部分的著作多以英文出版),还著有《未央歌》《人子》《忏情书》等文学畅销作品。 鹿桥的笔名原为“鹿樵”,“鹿”字取名的灵感来自北京名媛、南开大学的校花——鹿笃桐。 至于“桥”字,“原本是选‘樵夫’的‘樵’,因为这个字比较雅, 但是明末清初的吴梅村(吴伟业,字骏公,号梅村,有时自署鹿樵生)先用了,就只好改用‘桥’字了。” “未央”一词又何意?鹿桥1998年去台湾时曾被读者追问。 他解释说,“未央”一词源于汉砖“千秋万世,长乐未央”,意为“过去的来源不知道,未来的结尾也不清楚”。 --- 《未央歌》是華裔作家鹿橋的著名小說,1945年完成,直到1967年在台灣由商務印書館發行,立刻引起轟動,爭相購閱,新文學的代表作品之一。 這部作品以抗戰時代雲南昆明西南聯大為背景,描寫了年輕學生的生活和理想的故事。書中人物個性鮮活,情節感人,風格清新、活潑,情調自信樂觀。 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和真摯情感,譜成了一個真、善、美的永恆篇章。 不以重大的題材,不以曲折的情節來吸引讀者,而是以樂觀的情調和親和的哲理來感染讀者,是《未央歌》重要的藝術成就,也是它的鮮明特色。 台灣歌手黃舒駿曾以這部作品的故事題材寫過同名歌曲。 《未央歌》除主要四個主角外,還描寫了一群大學生和他們的老師;這些人,或許有些許的小毛病,但全都是心地善良的好人。 然而《未央歌》中所描述的美好桃花源,真的是西南聯大的真實景況嗎? 王德威在《小說中國》一書中以王藍的《長夜》與《未央歌》對比,而《長夜》中的西南聯大竟是國共利用學生惡鬥的場所。 與其說《未央歌》描繪了抗戰時代的青年生活,毋寧說《未央歌》滿足了人們對民初那個時代浪漫的文化想像。 主要人物 藺燕梅,就讀外語系,出生富有家庭卻能平等待人,個性天真、單純,擅長舞蹈、歌唱。缺點是不太謙虛。 曾在全校面前扮演修女,歌唱《玫瑰三願》,在校園極具人氣。 童孝賢(鹿橋),就讀生物系,誠懇活潑,很喜歡動物,在不知不覺中獲得了藺燕梅的青睞。 伍寶笙,就讀生物系,溫文爾雅,冷靜、有腦筋,以姊姊的姿態守護藺燕梅。 余孟勤,就讀哲學系,正直剛毅,表現天行健的精神。是眾人中公認最適合藺燕梅的人選。 除四大主角外,書中還描繪通達敏慧的史宣文,勇敢坦蕩的淩希慧,嬴弱美麗的喬倩垠,刻苦向學的朱石樵, 淡泊名利的宴取中,有明智的馮新銜,有平和的沈家姐妹,有隨和的梁家姑娘, 乃至聰敏佻躂的范寬怡,優渥自信的范寬湖,庸俗自卑的宋捷軍,還有淵博的陸先生,曠達的金先生, 幽然的顧先生和風趣的顧太太,慈祥而不失童心的女生舍監趙先生, 以及社會上的眾多各色善良的人物,構成一個戰亂當頭、異域相聚、患難與共的友愛世界。